看了一个来自清华的贫困生写的文章《在树洞里》,写这篇文章的学生跟之前那位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博士黄国平一样,是个很了不起的人。
感动我的不是因为他们取得了什么成就,而是一路走过来所表现出的坚韧不拔和乐观积极的心态。
这是一种真正战胜了生活的英雄主义。
《在树洞里》的这位学生,娓娓道来自己求学生涯的规划和感想,字里行间没有抱怨,也没有自傲,彷佛这是一些稀疏平常的事情罢了。
做过事情的人都明白,哪怕是减肥成功,你都能体会到这是多么不容易的过程。
之前跑哥写过一篇文章《贫穷的本质》,说明穷人无法翻身的一些原因。
差的不仅仅是金钱物质上的贫困,还有成长过程太过匮乏的后遗症,价值观和思维模式的劣势。
连基本的自制力,除了个别具备天赋的强人,大部分人都是需要后天去培养的。
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专注力、自我管理能力、做事的方法、为人处世的社交规则等等。
这一些都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文中的学生,拿到的牌都很差,靠自己的努力拿到的一张好牌就是清华的学历。
但在求学过程,他自始至终不曾放弃,做好规划如何去利用有限的条件去完成学业。
更难得的是,在手里面的钱开始宽裕的时候,他表现出来的那份克制。
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享受,而是做更有用的事情。
恢复正常的社交,拿出余力帮助更困难的人,这是绝大部分人都不会有的认知和自制力。
冲着这份定力,这样的人的保底线是很高的。
你别小看这种能力,多少穷人乍富的案例是以悲剧告终的。
广州有不少拆迁户一夜暴富,首先就是辞职,去买豪车,名牌包包,甚至是染上赌瘾。
等到钱财花得差不多的时候,人也废了。
因为他们对生活的预期打乱了,很难去接受之前的工作,去踏踏实实挣几千块去生活。
创业起家的富一代真正的厉害的并不只是赚到了多少钱,而是掌控财富的能力。
为什么越有钱的人对自己的孩子要求越严格,越“卷”呢?
在大城市奋斗的人知道自己一路是怎么过来的,真正难以继承的是精神和认知能力。
什么样的人值得尊重?
自强不息的人。
其实现实中去判断这样的人,也不难。
你听ta说话,ta说的话所展现的描述框架就大约能感知到这个人的心理素质和价值观。
在这其中最大的区别就是——面对难题的态度,是归因于外界,还是归因于自身。
这是两种不同选择的人生。
之前我跟一个朋友讨论过关于教育公平的话题。
我的观点是,只要高考还能让穷人考上好大学,并且有做到一些扶持政策去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这就是做到公平了。
绝对意义上的公平是不存在的。
只不过有些不公平你看得到,有些不公平你根本不知道。
我不喜欢愤青的是,他们除了嘴炮之外,啥都没有。
如果真的这么追求世间的道德真理,应该去贫困山区做两年义工,看看能不能改变这个世界。
思考一下最近身边发生的事情。
前几天,管理群的群主说到的一句话让我有点感触。
在做成一件事的过程,会犯很多的错,也会因为自己的不足而送走很多人。
但每一次都要深刻反思,这次的学费得到了什么?
做事情肯定是难的,要做成一件事更是难上加难。
容易的事情,要么价值太低你看不上,要么也轮不到你。
趁早有这个觉悟,人就会少点情绪,少走点弯路。
我们一路成长的激发点大部分是发生在自身与外界的起冲突的时候,矛盾和不适应迫使我们去调整自身的认知。
用B站Up主半佛的话来说就是,遭到社会的毒打。
我们大部分人的第二次成长发生在工作之后,开始适应比学校生活难度大很多的社会生活。
开始学习自我负责和对结果负责。
加强情绪管理能力、让自己的姿态谦逊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并去承担责任和解决问题。
因为,这时候,再也不能甩锅给父母和老师了。
很遗憾的是,人类的后悔和成长都是在失去之后才会拥有的。
这一点再聪明的人都无法拥有先知,无法改变。
所以重生类型的小说才会畅销,因为迎合了人性的需求。
早点去接受社会的暴打,是一件好事。
最近对一位老朋友的成长感到欣慰,你终于开始懂事和成熟点了。
但也很难过,活到我这个年纪才去明白这些社会生存规则,个中的代价太大了。
这个学费太沉重。
罗曼罗兰的名言——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希望我们的赤子之心和对生活的希望不要被浇灭了。
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