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把读书分为三个阶段,他认为你在5岁到15岁的时候,这第一个阶段叫诵读。你把它背下来,背下来就过关,我不需要你理解,我也不要求你理解它。我们今天的教育中,很大的程度都要求你读过的文章一定要理解它,但是理解起来太难,为什么,我们四书五经所有先贤的经典,你每十年读一次理解都不同,所以你让一个5岁的孩子,说出《论语》是怎么回事,他很难,所以他就背它。中国历史上,凡是要搞科举的人,四书五经全部都要背下来,就像我们知道的,比如乾隆皇帝,雍正皇帝,这样当年的皇子,在12岁的时候,四书五经能倒背如流,包括和珅,和珅四书五经全都能背下来,背诵。我们今天在全国范围内,能有一个学者,能把四书五经不打磕吧地念一遍,都很难。
读后感~
不说四书五经吧,小时候的语文没有系统的古文,我觉得是空白的,我觉得启蒙老师很重要,有好的环境也非常重要
第二个十年,15岁到25岁,这个时期读书非常重要,古人叫学贯,你要学会贯通。对吧,你学理科的,你要读文科的书,你要知道文理之间是有关联的,你要知道你自己所有的学科中有价值的东西怎么去相连,怎么能够在你未来的生活中应用,这个时期相当于我们大概今天,就是高中到硕士毕业。
如果足够聪明,就可以很早的贯通,早期没有启蒙,或许这个阶段很多人连目标都没有。所以家境比较苦的人在这个阶段会反省,找到自己。家境好的没有条件去思考未来,因为太舒服。十年后家境衰弱的现象也很多。原先的富二代日子并不好过。
最后一个十年,25岁到35岁的时候,古人要求你读书,两个字:涉猎。一定要读不是你专业的书,什么书都要读。
这个年纪或许确实可以看很多书,因为通了很多道理
我觉得后面还可以加一条,35岁以后的把经验传承~~
现在知识泛滥很多专业不能从头开始学。
我喜欢陶瓷,今天喜欢陶瓷的人很多,喜欢收藏的人很多,但是有多少人认认真真地读过《中国陶瓷史》呢,《中国陶瓷史》这么老厚,这么大一本书,我今天几乎每一页,我都知道大概在说什么,我之所以对陶瓷非常的熟知,是因为我把《中国陶瓷史》当作我最重要的陶瓷理论书去读,那本书上永远不标价钱,不是说这个东西价值连城,值多少多少钱,从来没有这样一句话,那是我们所有的学者对我们的先贤创造的文化的一种尊重,写上钱就不尊重了。
所以你们看,我在所有的电视节目中绝对不去谈这个东西值多少钱,钱对我们没有价值,只有文化对我们民族是有价值的。你如果说通过古人给你指明的这个学习的路途,你依然不能明辨这个是非,不能明了这个社会,那我觉得你就可以做一个无所追求的人。
分享至微信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米课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