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 很多家庭赢得了前所未有的亲子共处时间, 随之而来的, 亲子的沟通问题也凸显出来. 这几天收到不少朋友关于"孩子不听话, 不爱学习, 沉迷于手机和电脑"的感慨. 其实我也有类似的困扰.
作为一名湖北人, 身处疫情中心, 自然是半步不得跨出家门. 孩子们在家也是憋得难受. 刚开始的时候, 为了忙自己的事情, 我会委托家人帮忙照顾孩子. 而家人在架不住孩子们旺盛的精力, 以及常常要出去的欲望, 会用手机和电脑去吸引孩子. 没过几日, 我就发现其中弊端突出.
很快, 孩子们变得特别我行我素. 叫她们吃饭, 睡觉, 学习, 洗澡, 都变得异常艰难. 当时我的感觉, 是完全的失控状态. 无论让她们做什么, 都是充耳不闻, 再急一点, 就敢跟我对着干, 发脾气, 大哭大闹. 大吼大叫. 不仅仅是对我, 对全家大人都一样, 如果你给她全天玩手机, 看电视, 一切安好. 一旦你要把手机和电视关掉, 分分钟上演鸡飞狗跳.
我的心一阵发紧. 我想起之前收到的种种求助. 很多, 都是面对孩子玩手机, 看电视, 无可奈何. 孩子和家长无法沟通, 家长无法约束孩子, 每次沟通都以争吵, 大发脾气而收场.
难道, 我的这一天, 这么早就要到来了吗?
在<庄子说>一书中, 有一个观点, 孩子, 只可能听他喜欢的人, 以及佩服的人的话(事实上, 谁又不是如此呢?). 所以, 我知道, 我要做的第一件事, 是要做一个让孩子喜欢的人.
我向崔哥讲述了我的担忧: 如果继续让孩子们捧着手机和电脑, 我们在孩子世界里的位置将越来越少, 我们对孩子能起到的引导作用也会越来越少. 崔哥对这个观点非常认同. 他同意我的建议, 我们每个人每天花6个小时来陪伴孩子们.
从第二天起, 从给孩子穿衣起床, 到带着孩子们游戏. 我坚持放下手机和电脑, 在6个小时里, 全情投入. 6个小时以后, 由崔哥接手.
很快, 孩子们重新回到快乐, 活泼的生活. 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候, 她们会玩角色扮演, 过家家的游戏. 和爸爸在一起, 她们会玩更剧烈的游戏, 疯赶打闹.捉迷藏, 亲子旋转......在这种亲密的关系里, 她们常常哈哈大笑. 与此同时, 我欣喜地发现, 他们对大人们的指令, 变得更加的顺从. 按时吃饭, 洗澡, 按时睡觉.
今天正好和一位朋友探讨了陪伴的问题. 他问我, 陪伴的重要性, 绝大多数家长都知道. 但是, 对于什么样的陪伴, 才是真正的高质量陪伴.
我思索了一下, 我觉得, 心理学上的一个词, 正好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先跟后带.
这个词的本意, 是要求心理工作者在面对来访者的时候, 首先要跟着来访者的状态, 去感受来访者的感觉, 和他产生共鸣, 然后找到伤害背后的积极意义和能做的事情, 把他从伤害中带出来.
对于孩子的陪伴, 同样要求, 我们首先要卸下自己的感觉, 进入到孩子的场域里. 在孩子的想象世界与游戏世界里, 我们是其中的一部分. 唯有此时, 我们才可以带动他们, 走向我们想要引导的方向.
但是在现实世界里, 很多家长并不了解这一点. 他们会带着自己的世界, 强行想要挤压到孩子的世界里去, 甚至想要直接碾压掉孩子的世界. 这个时候, 孩子的世界是极容易直接崩塌的. 孩子必然要展现他的对抗, 愤怒, 乃至崩溃.
一个孩子, 在出生的时候, 是没有防御的. 随着自己世界的构建, 他受到的威胁越多, 防御也就会越多. 如何减少与孩子的对抗, 从而减少防御, 收获一个安全感十足的孩子, 是为人父母极为重要的一课. 孩子表现出来的反抗, 愤怒, 攻击, 崩溃, 都是他防御的表现形式而已.
在<少有人走过的路>里, 一个大雪纷飞的夜里, 火炉旁, 智慧的老人给孙子们讲了一个故事. 从前, 有一个人, 他养了两匹狼. 一匹狼忠诚户主, 一匹狼贪婪狡诈. 在主人看不见的地方, 它们时时争斗, 都想打败对方.
"那哪一匹狼会赢呢, 爷爷? "孩子们问.
老人沉默良久, 说:"经常得到喂养的那一匹. "
我们经常喂养给孩子的是什么? 是防御和对抗, 还是接纳和顺从呢? 我们喂养的越多的那一种, 就会在孩子心中生根, 发芽, 越长越大. 到了十年以后, 在青春期的时候, 这两股力量, 会展现出天翻地覆的差别.
华哥说, 我们常常高估了一两年带来的变化, 却低估了十年带来的变化. 亲子关系, 尤为如此.
也有朋友说, 我的孩子已经到了管不住, 叛逆的时候. 怎么办?
回不了过去, 那就做好下一件对的事吧. 帝君可以卸下九层功力, 进到阿兰若之梦, 去把凤九带出来. 你可敢, 卸下你的九层功力, 去到孩子的梦里, 把他带出来?
我想, 大多数家长是不肯的吧. 若是肯, 孩子, 也不会到那一步了.
不禁想起<妈妈, 及生命的意义>里的一句话. 妈妈, 你愿意为我赴汤蹈火, 却不愿意, 为我去读一本书.
分享至微信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米课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