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跟很多人的线上和线下沟通当中,我发现很多人没有规划和高效管理(又或者说时间管理)的概念,导致他们的工作效率很低,有的目标不明确,时不时陷入迷茫的状态。
每当他们询问我如何做到高效的时候,我很难通过几句话,让他们真正理解高效的概念以及如何去执行。
于是,我就提醒自己很有必要去写这一篇文章。
那么,今天终于开笔了~
我自称是一个高效践行者,在高效管理当中,我还在不断升级~~
这篇文章是以一个分享者的角色,仅站在我个人有限的视角,希望能带动大家更多的思维碰撞。
网上关于时间管理的碎片化信息很多,但通过这些碎片化的信息,我们很难掌握到系统化的方法。
自从阅读了尹志豪老师的《高效,做个聪明的懒人》这本书,改变了我以往关于时间管理的错误认知。
《高效,做个聪明的懒人》这本书讲的是一个高效管理体系,而不是单一的某个时间管理法。
进入职场以来,我一直专注于“优化”日常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以便提升我的效率。
我很喜欢李笑来在《财富自由》这本书提到的一个概念:一次时间多次出售。
我很不喜欢花大量地时间在重复的事项上,希望将我的每日时间价值最大化。
2018年,我开始建立了自己的一套模版体系,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论,可以让我更快速地了解一个新行业。
我将我的模版体系进行了输出分享,很多米友复制了到他们所处的行业中,看到了成果。
从那之后,我非常看重“体系化“,因为它是立体的,多维度的,而某一个方法它只是一个点。
当我看到尹志豪老师提到“高效管理体系”的时候,我就知道我看对书了。
一个人,他如果能从体系的层面去看待一件事情,他的思考维度和高度必然是比一般人高的。
Alright......好像废话有点多了,直接进入正题。
(这次,我会以《高效,做个聪明的懒人》这本书为主线去展开内容。)
第一,我们要学对方法
我经常对自己说的一句话:做任何事情或者学任何东西,都是有方法的。我们要掌握有效的方法,让所做的事情事半功倍。
没有找对方法,就会容易走一些弯路。
市场上有很多关于时间管理的书籍,真正有效的方法其实不多,如何在众多信息当中找到有效且适合我们的方法,是我们一直要做的功课。
随着我们不断地进阶,我们会不断地推翻原有的认知,原有的方式和方法。
之前我学习了张萌的《人生效率手册》,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已经慢慢推翻其中的一些知识点。
第二,我们要养成新的好习惯
懂得了那么多的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是很多人的现状。
这是为什么“知行合一”成为很多成功人士的价值观和准则。
坚持养成好的习惯很难,但依然讲究方法。
(详细的篇幅可以参考《高效,做个聪明的懒人》这本书里的内容)
以上两点,两者缺一不可。
关于高效管理,我们先理解清楚以下几个概念。
01
你学习高效的理由是什么?
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或学习任何东西,一定要找到做这件事情的理由和意义,才有内在的驱动力,否则我们很难通过短暂地激励或打鸡血的方式,让我们产生一个持续的势能。
我学习高效的理由是:为了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高效地平衡工作和生活,从而拥有更多自己的时间和财富去做自己想做或者喜欢做的事情,以及去丰富生活的维度。
你呢?一定要试着写下来。
02
改变你的行为,从改变你的惯性思维开始。
只有改变我们对某一件事情的固有认知,才会改变我们的行为。
拿健身来举例。
当我意识到,如果我不提前投资我的健康,一直在透支身体的话,未来我会付出更大的代价,而这种代价不一定是金钱能买得回来的。
即使未来拥有再多的财富,我可能也失去了享受生活的机会。
精力管理是高效管理的其中一个核心点,现在我更加意识到,没有好的精力状态,你在日常工作中的产出也不会高。
每天投入一定的时间在健康管理上,它的投资回报价值是长期累加的。五年,十年之后你看到的变化是巨大的。
理解了精力管理对我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就会开启健身这一按键。
03
高效不是时间管理,而是“效率 产出”的提升
我们每天都只有24个小时,我们无法控制和管理时间,我们真正应该要管理的是每天发生的一个个要执行的事项。
高效是指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更好的产出,看的是单位时间的产出价值,而不是简简单单地快速完成一个任务。
之前我学习张萌的《人生效率手册》里面提到:我们要记录每个时间段要做的事情,你会发现自己掉入每天跟时间赛跑的陷阱。如果在一个时间段没有完成的任务,你就会产生心理压力。
尽管作者建议每天预留40%-50%的时间来处理突发事件,但每次都很难完成计划内的事情。
以下模版是我根据张萌的框架自己在notion的软件里搭建起来的。
张萌自己坚持这样的规划和复盘很多年了,我不确定能长期坚持下来的读者有多少。
她创建的一系列模版我都搭建过(如以下截图),逻辑关联性很强,需要花一些时间去理顺其中的关联度。
我个人的总结是:有些模版形式大于效果。一个方法,如果只适用你自己或者少部分人,大部分学不会或坚持不了的话,传递的价值就有限。
我们让别人看到我们的高度,同时让他们也能达到这样的高度,这才叫有效的方法。
所以,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也是一种能力。
还有一个核心思想:养成一个新的好习惯,一定是先从简单易行开始,目的是产生一个持续的势头。
04
高效不是做更多的事,而是更专注地把每天的要事达成。
我们要意识到的是:每天我们要做的事情是做不完的,专注于20%跟目标相关的重要不紧急的事情,每天积累大大小小的进展,向我们目标靠近,从而获得充实感。
哪些算是重要不紧急的事情?
以我自己为例,比如阅读,健身,学习,客户开发和跟进,日常工作SOP搭建,市场调研,客户档案库,流程/方法/工具优化,内容输出等。更多的是“未雨绸缪”的事情。
而80%跟我们设定的目标相关度不高的事情,我们可以通过碎片化的时间去执行。比如刷新闻,刷朋友圈,付费语音课程等。
这就需要我们每日规划当中对各类事项进行优先序的排列。
自从我理解了这个概念,我走出了之前按照每个时间节点去安排事情的无休止的忙碌感,我不需要跟时间赛跑,我只要完成最重要的那20%的事情,实现高价值的产出,就会带来踏实感和充实感。
否则,真的是瞎忙。
05
大部分人一天当中,精力最好的时间段最多3-4个小时,在精力最好的时间段做最重要不紧急的事情。
我们是人,不是机器,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很难保持长时间的精力充沛。
避免发生“错误的工作节奏”:在精力最好的时间段去做不该做的低效,且不重要的事情,比如看手机,逛TB,刷Douyin这类“杀时间“的事。
在精力状态最好的时间段,坚持“不做某些事”,只做“最重要的事”,这才是“正确的工作节奏”。
这两个节凑都要把握好。
以前呢,我只想到每天多花时间在重要不紧急的事情上,但没有通过精力管理的概念,在精力最好的时间段去做最重要的几件要事,导致产出不是很高。
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每天安排的要事比较多,现在控制在2-3项,比较符合我目前的情况。
对我来说,精力最好的时间段在早上09:00am - 11:00am和下午14:00pm-16:00pm。
我们要了解自己的工作时间轴,去把握高效的时间段,从而提升我们做事情的效率。
06
在精力最好的时间段做最重要不紧急的事情,我们要做到极致的专注, 也就是"Flow State"。
当我们进入“流状态”的时候,我们的产出价值才会高。
在工作中进入“流状态”的其中一个关键点:“快速反馈效果”。
如果我们长期看不到效果,很难会维持这样的一个“流状态“。
在安排大项目的时候,最好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便于我们一步步完成, 从而增加我们的信心。
比如我要做全球市场分析和调研,这是一个耗时间的工作。我会根据区域去分解目标,比如先研究美国市场,在美国市场我会根据不同品牌展开来,比如先研究A品牌的整个肖像和网络布局。从一个品牌下手建立一个可复制的模版,复制到其他品牌,其他市场上。
这样的话,积累的数据和信息就可以带来很多的正反馈。
也会越来越激发你深入研究的兴趣。
通常在达到心流的状态,我会屏蔽手机和各个窗口通知,避免影响我的注意力。
我看蛮多人建议“番茄闹钟”来设置时间提醒,我个人不怎么用这个工具,可以推荐给大家。
12个必不可少的高效元素
1. 你能做出效果
2. 掌握高效的实用方法
3. 建立新的惯性思维和习惯
4. 达到极为专注的境界
5. 乐在工作
6. 把握好精力状态的节奏
7. 聪明工作
8. 克服拖延症
9. 做好精力管理
10. 提升心理素质
11. 应用高小技巧和工具
12. 学习冠军高效CPS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下我个人规划的框架和思路,供大家参考~
合理的规划内容包括:年度目标/每月目标/每周目标/每日目标
🌟年度目标
我给自己设定了两个年度目标:
第一个目标是跟工作相关的,关系到我现阶段的收入,我定义为紧急且重要。
第二个目标是跟个人相关的,是我想要根据自己喜好去拓展的,我定义为不紧急切重要。
这一个是跟公司的目标高度相关联的,由公司目标分解到我们个人的目标。
以外贸销售岗位为例,设定的目标如下:
一定要每天盯着目标和数字,让其清晰可见,我们才有可能专注在实现目标的事情上。
结合ORK工作法,以一个季度的指标考核去看是否有必要调整目标。
小范围的调整是必要的,特别在一开始我们去做目标管理的时候,一定会有理解不到位或者设定不准确的地方。
🌟事项管理
事项管理包括:每月/每周/每日规划的模版。
🌟这里有个小插曲
我的大部分工作日常都是在“notion“这个All in one workspace可共享的平台操作的。
我在里面搭建了很多模版,便于我快速地复制信息,储存信息以及管理多样化的信息。
我看到很多人都是用文本记录每日事项。
对我来说,储存和检索的效果会大大下降,未来信息的利用率也会降低。
所以我更倾向于用平台,用系统去管理信息。
电脑和手机可以同步查看和操作。
学会使用工具,也是一种捷径。
很多人反馈notion有点复杂,学习和操作要花费不少时间。
我的理解是:像系统性的工具,哪怕前期需要花费不少时间,也值得你投入。
我们看的是未来能够释放我们更多的时间。
只要记得:找对人,找对方法去学,事半功倍。
核心思想:从简单易行开始,先做,再优化。
工具只是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要掌握背后的思维,串联前后逻辑,就能设计出你想要的模版。
事项管理模版视频演示如下👇
🌟每月总结/计划
关于本月思考和总结框架,我是更新过的,借鉴了《好好学习》这本书里面的框架来锻炼我的思维能力。
试着让自己多一些高质量的思考和总结。
一开始,最简单的就是你能想出什么就写什么,不要一开始就给自己难度那么大,避免后期很难坚持。
慢慢地,等你的思考能力提升的时候,你会形成一些你自己的思维框架进行套用。
每月工作重点就是以年度目标为导向,去分解成几个优先事项,一般不建议超过5件事情。
自我提升这一板块,是很多人都会忽略的。
一般我会把每个月要阅读的书写上去,以及要重点学习的课程也会计划在内。
我们一定要形成输入和输出的闭环。
没有高质量的输入,如何产生高质量的输出呢?
每天我们只输出,不输入,我们很快会到达天花板。
当月的其他活动比如旅行,见某个重要好友,某个特别安排的事项,可以放在其他这个板块里面。
🌟每周总结/计划
以每月的优先事项去分解成每周的优先事项,一般也不建议超过5件事情。
🌟每日计划/总结
A / B / C : 代表的是重要的程度
1 / 2 : 代表的是紧急程度
A1> 非常重要紧急的事项
A2> 非常重要不紧急的事项
B1> 一般重要紧急的事项
B2> 一般重要不紧急的事项
C1> 不是特别重要紧急的事情
C2> 不是特别重要不紧急的事情
每个人对哪些是重要的,那些是紧急的定义是不一样,关键你要有这样的一个概念。
为什么要做这么细的划分?锻炼我们对事情重要,紧急程度的分类。
前期会有点不习惯,习惯之后,你的规划能力就会提到很大的提升。
如果我们对重要,紧急的事情很难定义,你很难划分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紧急的。
这是专业高手和业余选手的区别所在。
🌟CPS处理(清空我的大脑)
我直接在iPhone手机的“备注“里设置“清空我的大脑”模版,可以理解成待办清单,主要是针对规划以外的事情,各种我们每天临时想到的事情,都一次性放在这里。
这样我们就不会一股脑儿的,今天想到什么事情,就马上决定去做,去打乱原有的节奏。
但可以设定一个原则:比如2分钟内可以完成的事项,我们就马上进行处理,超过两分钟就放到这个待办清单中。
在我们做每日计划的时候,我们再审视“清空我的大脑”这个板块的待办事项,把当天需要做的事情安排进去。
之所以划分7天内和7天后,主要针对事情的紧急程度进行合理安排。
7天这个数字不是绝对的,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设置一个数字。
以上这些模版是我通过学习不同方法改编而成的,去符合自己的使用习惯。
再好的方法和工具,全盘照抄不一定就适合我们。
如果一开始我们自己还没有这样的思路和概念的时候,就先全盘复制,照做。
通过实操去理解这一套方法背后的思维和逻辑线。
之后,你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增/减,形成你自己的模版。
这就是学以致用。
真正有水平的人,传递的一定是思维和模型,而不是某个技巧和模版。
高效,长期来看,是个人和团队最底层的核心竞争力。
无论在生活、工作,还是学习,延伸到一个人的执行力,领导力,学习力,规划力,都需要有高效的基础能力,达成更好的效果。
我们的收入不是取决于我们工作时间的长短,而是一个小时内的产出价值有多高。
没有掌握高效的方法,我们很容易进行无序,混乱而又忙碌的工作和生活当中,关键产出价值还不一定高,我们就容易陷入焦虑的状态。
掌握有效的方法,本质就是提升你做事的杠杆率,从而释放更多你的时间,让你去做更有价值的时间,你每天的产出价值才会越来越高。
这是一个正循环。
最后,如果你喜欢我的分享,不要忘记点赞和转发哦~~~
点赞超过500的话,我再打算写一篇关于“精力管理”的文章~
如果有需要以上搭建好的模版的小伙们,私信我即可~
新一代女性创业者【高效管理】教练 横向:赋能【高效管理】能力 纵向:带领新一代女性提升对【身体能量】的感知力和对【内在能量】的觉知力 终点:点燃新一代女性,有能力和能量去经营好工作和生活
分享至微信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米课圈”